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营造研究生浓厚的学术氛围,6月12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学术领航青春,名师助我成长”新闻传播学院第一届学术论坛于东教学楼顺利举行。武汉体育学院研工部、学工部部长张广弟,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叶涛,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胜,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冯婵,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钢花,研究生辅导员史明振出席现场。

据悉,本次论坛由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教研室主任王创业、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爱群、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雪莲、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姜小凌担任现场指导老师。来自2020级和2021级共十位研究生的十篇论文入选并作出专题汇报。
主持人蓝雪琪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流程,阐述了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对广大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紧接着,叶涛书记在讲话中着重提到此次论坛能够顺利举办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努力。叶书记还强调,新闻传播学院对研究生科学培养十分重视,应该把学术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学生学术能力的训练。


紧接着,武汉体育学院研工部、学工部部长张广弟在上台致辞中讲道:“同学们要借学术论坛的东风,为自己的学习与科研增添动力,不断夯实基础,突破自我。在此,我祝贺新闻传播学院第一届学术论坛圆满成功!”

此次专题汇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分别举行,上半场为体育新闻传播学专场。汇报人高媛媛结合北京冬奥会精神在《我国失利运动员的建设性新闻报道研究》中探索建设性新闻在提高国民对失利运动员理解度中发挥的作用;胡斯寒在分享《视觉语法视域下体育报道图片的意义建构与解析》时介绍了体育图片的不同视觉语法;刘续的《符号互动论视阈下体育主播的符号互动与自我构建---以王猛为个案》展示了体育主播的多元形象;王亚丹通过《奥运食物报道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提出了奥运会构建国家形象的新视角;秦秋莹在《性别比较视野下中外女性体育解说员的困境突破》中抛出了被广为讨论的体育场景下女性困境问题。
下半场为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专场。汇报人谢宇航带来的《身体、空间、体育:休闲体育文化传播的空间路径——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用具体案例展示了体育文化传播;汪阳通过《脱离异化 社会加速理论视阈下对慢综艺《你好生活》的批判性思考》给大家讲解了社会加速理论这一新兴视野;薛静的《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分析》则用数据与编码展现出扎实的研究方法;杨澜讲述了《移动交友应用隐私保护政策研究——基于12个移动APP的内容分析》写作过程中对社交应用的观察与思考;尉翔的《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明星直播带货分析》结合当下新媒体特征多维度分析了带货直播。

每位同学汇报完毕后,现场指导老师都会对其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王创业老师主要就同学们的写作选题提出建议,李爱群老师就论文写作布局与注意事项和同学们展开交流。王雪莲老师针对汇报人使用的新闻传播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姜小凌老师则综合评价了大家的论文,对研究方法做出了具体指导。同学们在与老师的思维碰撞和话语交流中收益颇丰。




创新浇灌青春之花,学术领路求学之涯。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第一届学术论坛在大家积极性极高的讨论后落下帷幕。此次论坛为广大研究生创造了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增添长足动力。相信同学们定能不断提升各类文体的写作水平,扎根丰富的学术研究,做到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