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江松)11月8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暨第三届“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主题论坛在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隆重举办。


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之际,由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联合全国30余所高校共同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来到珠海。本届大赛突破性增设AIGC应用大赛,以跨专业、跨领域的协作热潮,为记者节注入科技赋能新闻传播的蓬勃生机,助力我国的智能新闻人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传媒学者、业界专家、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近15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赛成功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等32个省份300余所高校参与,共组建1400余支队伍、5500余人次参赛,经过层层严苛选拔,最终300支数据新闻大赛队伍与100支AIGC应用大赛队伍脱颖而出,齐聚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角逐决赛席位。
开幕式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AIGC应用大赛创始人陈积银教授表示,从2015年首届赛事到如今覆盖300余所高校的全国性赛事品牌,站在十周年节点回望,赛事发展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优先级,深度呼应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以及教育部新文科建设方案,本届双赛道参赛作品呈现出从“可视化呈现”到“价值挖掘”的跨越,未来赛事将进一步锚定“四个面向”战略导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遵循,把对接国家发展需求作为核心使命,聚焦新技术迭代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着力打造面向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平台,持续输送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价值引领素养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图1: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创始人陈积银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胡正荣教授表示,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十年深耕成果卓著,其发展轨迹不仅是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更以高站位、前瞻性的探索精准契合“数字中国”“文化强国”战略部署,成为国家战略在行业落地、在教育扎根的典范,既为数据传播技术创新搭建了标杆性平台,也为青年人才培育、行业生态优化注入了持久动力,彰显了新时代文化传播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强大生命力。从最初的数据新闻探索,到如今融入AIGC智能传播,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始终紧扣时代主题,走在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前沿。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更应在“数据驱动、智能赋能、人文引领”中找到新的平衡。

图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胡正荣教授致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隋岩教授指出,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始终高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旗帜,积极践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理念,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学科壁垒,有力推动了文、理、艺的深度交叉融合,为国家融媒体建设培养输送了具有家国情怀、专业能力、技术素养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实战型人才。

图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隋岩教授致辞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毛亚庆教授表示,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这十年,是中国新闻教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十年,也是数据智能、人工智能推动传媒变革的十年。大赛见证了新闻传播教育从“纸笔”到“数据”,再到“智能生成”的跨越,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懂数据、通传播、精叙事”的新闻新青年,这与北师港浸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希望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创新火花,让数据与叙事共舞、让算法与人文共鸣,让人工智能与新闻理想携手前行。

图4: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毛亚庆教授致辞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煜教授说,过去十年,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见证了新闻传播教育的一次深度进化,本届大赛新增AIGC应用赛道,让人工智能正式走进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场。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青年新闻人要做意义的生产者、社会的观察者、未来的参与者,在复杂中坚守清明,在技术中保持温度,用优秀作品为世界提供理解的坐标,为时代留下理性的注脚。

图5: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煜教授致辞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在致辞中,重温重访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深切暖意,更以深耕新闻领域的实践积淀,传递对行业本质与赛事价值的双重洞见。他盛赞各类赛事不仅是竞技风采的展现舞台,更是凝聚人心、传递拼搏精神的重要载体,赛事中迸发的热血与坚守、团结与突破,既为新闻报道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更成为滋养社会精神的宝贵养分。他强调,从赛事现场的即时记录到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技术迭代从未动摇新闻行业的根基——对真相的执着追寻、奔赴第一现场的使命担当,是 AI 与大数据无法复刻的核心价值,也是捕捉赛事魅力、传递体育精神的关键所在,更是社会对新闻行业永葆信任与期待的根本。

图6: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致辞
十年来,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始终走在探索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模式的前沿,深耕行业、赋能传媒,见证着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变革与人才成长。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十周年节点,来自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数十所高等院校纷纷发来贺信,字里行间满含认可与期许。这场历经十年的行业盛会,已成为凝聚青年理想的精神纽带、推动传播创新的动力引擎、见证行业发展的时代坐标和承载教育初心的实践平台。期待大赛未来继续坚守初心、深耕不辍,搭建更加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为传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图7图8: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发来十周年贺信
开幕式圆满落幕,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学界、业界领导嘉宾的殷切关怀与宝贵意见,更凝聚了众多高校师生对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热忱与期待。从各方领导嘉宾的热情致辞,到学界、业界专家的厚重寄语,再到多所高校与专家发来的贺信,无不彰显着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十年来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参赛选手通过比赛绽放风采,参会人员在论坛上碰撞智慧火花,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新活力,助力数据新闻与 AIGC 领域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图9: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决赛开幕式现场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在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协办·下,已覆盖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逐步形成三大高密度参与区域:以北京(338人次)为代表的京津冀核心区、以上海(122人次)为支点的长三角创新带,以及以广东(281人次)为核心的珠三角技术枢纽。同时,中部地区参赛规模稳步增长,安徽(491人次)、湖北(472人次)、江西(233人次)等省份参与人次持续攀升;西部地区亦展现出突破性进展,西藏、青海等地区首次实现规模性参与,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参赛人数显著提升,大赛影响力正在不断向纵深扩展。

图10: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现场
本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以独特的跨学科实践魅力与价值导向,收获了全国多所高校参赛队伍的深度好评。吉林大学参赛团队表示,大赛是数据与新闻融合的竞技平台,推动了数据价值转化、培育行业创新力量,让数据也能传递政策温度与民生价值。澳门科技大学参赛团队表示,好的数据新闻是将理性的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表达。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参赛团队表示,大赛搭建的优质平台,为学科实践与地区跨校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传媒大学参赛团队坦言,优秀数据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够从多视角切入,从冰冷数据中挖掘新闻点。新疆大学参赛团队认为,大赛促成数据与新闻的碰撞,让学生更能以新闻人视角关注社会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参赛团队表示,大赛搭建起国家发展与社会关切的重要桥梁,能与全国优秀团队同台竞技,本身就是践行新时代青年担当的绝佳契机,衷心祝愿大赛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其中、践行使命。

图11: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现场

图12:首届AIGC应用大赛决赛现场
经过一天激烈精彩的答辩,在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中,《文物从“活”到“火”:数说博物馆文物焕新背后的文化自信》《“超值租赁”背后:一个精心构建的“串串房”陷阱》等30个作品荣获一等奖;《数说高校课堂“水”循环》《招聘栏里,该有听障者的声音》等90个作品荣获二等奖;《消费降级?探究!》《坚守还是突围?城市化浪潮中乡村教育的艰难抉择》等106个作品荣获三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优秀奖、最佳数据驱动奖、最佳可视化奖、最具传播力奖、AIGC创作优胜奖。在首届AIGC应用大赛中,《敦煌境中游》《种启华夏,天下粮安》等10个作品荣获一等奖;《孔子新“周游列国”记》《烽火印记》等30个作品荣获二等奖;《painted steps》《杏林梦——AI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等35个作品荣获三等奖。

图13: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决赛闭幕式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特别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煜教授颁发“卓越功勋奖”,以表彰其长期以来对赛事发展给予的鼎力支持和突出贡献。黄煜教授长期以来关注赛事成长,以专业视野和资源支持为大赛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深耕行业、助力人才培育的精神获得广泛认可。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创始人陈积银教授为黄煜教授颁奖,彰显了行业对深耕者的珍视和赛事传承发展的坚定信念。

图14:陈积银教授为黄煜教授颁发“卓越功勋奖”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张蕊在会上分享了创作经验。她围绕“医保谈判药降价潮下基层医疗体系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民生议题,讲述了团队的调研与创作历程。她认为,数据新闻的价值在于回应社会关切、推动问题思考,数据新闻不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更是以理性思维解读政策、以人文关怀传递温度的重要方式。未来,她将继续深耕民生领域,坚守“数据真实为基”的底线,秉持“关注现实为本”的初心,让数据新闻成为连接政策与公众、理性与感性的精神纽带。

图15: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张蕊发言
首届AIGC应用大赛获奖选手代表陈晗章畅谈了他的参赛故事和创新感悟。他回顾了自身从传统传媒学习向AI技术探索的转型,强调AI应用绝非泡沫,而是缩小专业差距、降低创作门槛的时代机遇,他坚信首届AIGC应用大赛有望成为AI时代的标志性赛事。

图16:首届AIGC应用大赛获奖选手代表陈晗章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业界导师、烽火数讯CEO戴玉,以大赛评委、指导老师及首届赛事获奖者的多重身份在闭幕式上发言。她回顾了十年前参赛的忐忑与激动,提及早期数据新闻创作的坚守和赛事给予的最初认可,分享了自己从一线数据新闻记者逐步成长为媒体供应商、高校业界导师的身份转变。她感恩十年来大赛搭建的平台,寄语大家以数据新闻视角携手迎接新技术变革,未来数据新闻充满无限可能。
图19: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业界导师、烽火数讯CEO 戴玉发言
据悉,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创立于2015年,由陈积银教授发起,现已成功举办十届。大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赛践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理念,走文、理、艺交叉的新闻传播教育之路,为国家融媒体建设培养优秀的内容制作人才,被誉为“新闻传播教育转型的风向标”,为国内新闻教育共同体提供了卓越新闻人才转型的指南,利及学林,功在国家。
作为全国新闻教育学界唯一持续举办的专业性比赛,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在整个社会层面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每年不仅为数据新闻内容制作者提供了切磋与培训的平台,而且对当前国内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和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更加引领了业界对社会热点事件关注与数据新闻制作的风向,为开展融合新闻报道注入了青春血液。本届大赛增设AIGC应用大赛,设置应用赛道和创作赛道,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党和国家的宣传事业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战型人才。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由北师港浸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北师港浸会大学承办,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郑州经贸学院法律与传媒学院、河南省高校影视教育协会、群众新闻网、萌泰数据联合主办,央广网陕西频道、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城市经济导报、暨南大学融合新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交融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萌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八爪鱼大数据、点点数据、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中国网湖北站、中国科学报湖北站、江西省天轴通讯有限公司协办,获得了《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闻记者》《编辑之友》《中国编辑》《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媒体与社会》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等学术期刊的支持,以及新华社陕西分社、新华社湖北分社、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总站、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陕西频道、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日报、中国科学报陕西站、中国科学报湖北站、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三秦都市报、群众新闻网、西部网、陕西网、中国网湖北站、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广播电视台、城市经济导报社、澎湃新闻政务中心、华商网、凤凰网陕西频道、新浪陕西、腾讯大秦网、起点新闻网等50余家媒体的关注。